新金融
主办单位: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6-1770
国内刊号:31-1560/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16036 人次
 
    本刊论文
首都金融新坐标

当下,如果提到北京的金融业,你可能首先会想到西城区的金融街。的确,金融已成为西城的代表符号,而北京金融却不是西城一区所能涵盖的。首钢搬迁后,石景山的这张“旧名片”也换了“新颜”。原来,随着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石景山区积极转型,确立了文化娱乐休闲区的发展定位,于是很多依靠创意立足的中小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文化创意产业便成了石景山区新的主打牌。而“金融”与“石景山”正在此时悄然产生了“化学反应”。
  2006年至2012年,石景山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从69亿元增长至21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31%增长为62%。截至2012年,石景山区集聚文化创意企业3000余家,网元盛唐、搜狐畅游等一大批业界龙头企业纷纷入驻。
  文化、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但要想进入资本市场融资,还需政府部门建立资金扶持政策作为保障。2006年10月,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与多家机构共同合作,率先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推向北京市场,企业可以把商标、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新型融资模式给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及时雨”。文化科技联手,金融势在必行,石景山由“钢”转“金”同样势在必行。于是,金融业便成为石景山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
  石景山的产业转型,是北京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转型的一部分。石景山建设所涉及的文化创意等相关领域都被列入现代服务业范畴,这也是北京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而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业态作为最核心的要素,不仅自身是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能为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嘉宾观点
  观点1:天时地利助力北京打造金融中心城市
  杨涛:北京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目前的条件已相对成熟。在常人的惯性思维模式中,认为上海发展成为金融中心城市,更为理所应当。但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指标上,可能与大家的想法不是完全一致。第一,因为各大银行的总部都设立在北京,北京的资金聚集能力优于上海。此外,北京现有的金融监管政策优势也较为明显。第二,北京的金融深化程度好于上海。所谓金融深化程度是指企业利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的能力。众所周知,大型国有企业大多在北京设立,这些企业更容易利用股市、债权进行融资。相比之下,北京更具有优势。一方面由于北京的总部经济特征明显,大型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总部都在北京设立;另一方面因为北京既是金融决策中心,又是金融监管中心,同时还是金融信息中心。这些条件是北京金融业得以发展的基础。综上所述,北京建设金融中心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观点2:数字既是信息又是财富
  杨涛:著名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时评价道:“中国的经济社会是缺乏数目字管理的社会。中国想要真正走向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运用数字和信息,进入一个现代化管理的社会。”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数字信息对于未来社会的管理、调控以及决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金融业本身来说,数字既是信息,又是财富。一方面,我们所了解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等,只有更多地披露自身的数据信息,才能够有效地在市场进行定价,进而更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另一方面,就现代社会而言,金融业的整体发展是建立在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的。所以信息对于金融业来说,不仅是外在的条件,同时也是未来金融创新的核心元素,是构成金融业改革和创新最重要的一部分财富。
  观点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杨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概念在美国次贷危机反思中提出,并在我国金融政策及研究领域屡次出现。其含义是金融作为虚拟经济,不能成为金融业自身的游戏,而最终要落到服务实体经济,更具体地就是要落到服务于企业和个人。从国家战略层面的需求来说,金融服务企业就是要更好地助推中小企业的发展,利于具有一定特色的北京科技企业的创新,并在资金层面给予企业融资及风险分担方面的支持。金融服务个人就是要利于满足居民进行财富管理的需求,尤其是在其面临通胀压力或是经济波动的情况下,提高居民个人财产性收入。如果更微观些,银行的中间业务要进一步提高对居民服务的便利程度。如使居民更方便、快捷地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银行设施进行转账、汇款、存取款等。以上都是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具体体现,它能够切实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观点4:金融需要走下神坛
  朱煦:金融业曾一度在世人的眼中被高高供起。事实上,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很难割裂开来,所以金融需要走下神坛。因为金融一旦离开实体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金融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惠及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业本身,而实体经济的蓬勃向上同样会反哺金融业。两者之间是一种良性的互动。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最近几年,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两者互惠互利的发展成果也十分喜人。另外,提倡全民学习金融知识,既要培养良好的金融理念,也要培养良好的风险观念以及自身权利保护的责任意识。只有如此,金融业的发展才会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理性空间。以上两点是值得全社会来关注的。
  观点5:金融业发展契合“三个北京”战略
  杨涛:北京提出的“三个北京”发展战略突出体现了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方向。北京的金融服务功能自然要与之相契合。第一,科技金融。中关村作为科技金融创新的重要中心,不仅有利用中关村中小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与进步,同时较多的金融支持,促使它形成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所以在我国应该推动科技金融的支持模式,从而使国家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高。第二,绿色金融。其所指的是金融业应该主动地通过自己的融资及其他方面的支持手段引导企业进行更好的低碳运营。第三,人文金融。其丰富的内涵体现在金融对居民社会保障、居民福利改善及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无论是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还是人文金融都表达了金融业与未来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构建美好社会之间的关联。
  编后记:2012年,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592.5亿元,同比增长14.4%,占GDP的比重为14.6%。专家认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左右就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同时,金融业利润总额占全市第三产业利润总额的61.2%;2012年北京市经济增量中有近1/4来自金融业。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北京金融业在发展规模上已日臻成熟,在全国区域金融业的竞争中具有优势。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未来北京金融业的发展更要注重质量、内涵以及金融业内部的结构优化,发挥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新金融》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新金融》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